服务热线​:0554 - 499 0054
新闻中心
点滴资讯 在这里读懂行业和我们
形势,在变!吴晓玲的演讲信息量很大,新举措、大数据都有了
发布时间:2019-04-11


提高品种真实性鉴定标准。提高差异位点数。起草《农作物种苗管理办法》,规范相应市场主体,着重开展健康检验。起草《中药材种子管理办法》,实施指定种类的品种登记制度,规范生产经营主体,强化事中事后监管。制修订《种子质量认证办法》,对标国际种子贸易,明确认证主体与程序,规范认证结果使用在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四川、甘肃创建种业方面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。……一大波种业新举措来袭。



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吴晓玲


“市场是企业发展的方向,创新是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,联合是企业快速成长的通道,守法是企业必须坚守的底线。”3月31日,2019中国种子大会在北京召开,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吴晓玲作《种业管理的最新动态》报告。“当前种业的重点工作主要有完善种业管理法律制度体系、完善种业管理法律制度体系、健全种业管理技术支撑体系、夯实种子生产保障体系、持续加强种业管理队伍体系四项。”吴晓玲说。提高品种真实性鉴定标准。提高差异位点数。2019年,在水稻和玉米上,提高DNA位点,由2个提高到4个。这项举措成为行业关注的话题。有行业人士表示,这是遏制品种同质化、保护原始创新的有效举措。

一、种业最新大数据

“当前我国种业正面临着新情况新形势。”吴晓玲说。这些“新”主要表现在企业数量、企业结构、企业实力、进出口变化、市值、品种、品种保护等方面。



从企业数量来看,2016年出现“ 拐点”,之前企业数量减少一半,之后逐步回升。2018年,种子企业5808家,较2010年减少2892家,较2016年最低值增加1492家。


不同作物企业数量

从企业结构来看,2018年,瓜菜类企业数量最多,达2940家,较2016年大幅增加,增长110%,小麦企业增加了362家,水稻和玉米企业数量减少。从资本规模来看,2017年,注册资本一亿元(含)以上企业181家,较2013年增加67家,增长幅度较大。注册资本 3000 万元—1 亿元企业1442家,较2013年增加420家,增长幅度较大。注册资本 500 万元以下企业1689家,2013-2016年数量大幅下降至938家,2017又开始回升。



从科研投入来看,2011年八号文件出台后,企业对创新投入逐年增加。前十强的企业2017年创新投入 8.13%。从企业实力来看,企业创新能力增强,企业申请品种保护数量占比最高,2016年后,数量大幅提升,企业成为育种的主要力量。前十强的销售占比由2015的13.08%比提高到2017年的14.16%。


前十强种种企业科研投入


进出口来看,2018年进口额达4.75亿元,进口额比2016年增加了1.88亿元,2018年出口额2.19亿元。2018年,蔬菜种子进口为48%,占比最大,比2014年占比提高。出口方面,2018年,蔬菜种子占比55%,比2014年的66%下降,水稻种子明显提升,2018年达32%。

农作物进出口统计


“我国种业市值从2006年开始有巨大突破后,连续十年稳步增长,2017年种业市值1222.12亿元,接近1999年的4倍。”吴晓玲说。


吴晓玲表示,我国种业新变化还表现在品种数量激增,优质、绿色、宜机品种开始出现,品种保护年申请量及授权量逐年提高,授权速度加快等。

二、做好四项重点工作,推动种业发展。

面对新变化,种业管理也要适时做出调整。吴晓玲指出,当前种业管理主要有四项工作。

1、完善种业管理法律制度体系

修订《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》。提高保护水平。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(EDV)制度;全面放开保护名录;拓展品种权的保护范围;延长保护期限;规范农民权利。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。取消三项行政审批;拓宽DUS测试渠道,鼓励申请人自主测试;开通网上通道,缩短受理审查时间;逐步启用分子测试技术提高审查效率。加大监管力度。加大维权执法力度和赔偿力度。

起草《农作物种苗管理办法》,规范相应市场主体,着重开展健康检验。起草《中药材种子管理办法》,实施指定种类的品种登记制度;规范生产经营主体;强化事中事后监管。

制修订其他配套规章制度。修订《农作物种子检测机构考核管理办法》,下放考核层级至省级,开放申报主体,支持社会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建设。高效便捷,推行信息化管理,统一网络办公和信息公开。严格监管,强化事中事后监管。《种子质量认证办法》将对标国际种子贸易,明确认证主体与程序,规范认证结果使用。《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》将健全国家与省两级相协调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。完善农作物种质资源共享利用机制,公布可供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目录。健全种质资源科研人员和科研成果分类考核与评价体系。

2、健全种业管理技术支撑体系

推进数字种业建设。建立天空地一体化信息网络,建立智能分析模型,推动手机 APP 普及应用,完善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。

此外,构建 DNA 指纹数据库。55 个审定品种和 29 个登记品种。建立 SNP 检测技术标准。水稻、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棉花、马铃薯、油菜+蔬菜7 大作物。提高品种真实性鉴定标准。提高差异位点数。

3、夯实种子生产保障体系

全面推进海南、甘肃、四川 三大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建设。认定并推进 国家制种大县(市) 建设。认定并推进 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。在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四川、甘肃创建种业方面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。

4、持续加强种业管理队伍体系

行业管理及技术支撑队伍更加壮大。中央层面的机构改革已经到位;20个省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设立了种业行政处室,原来的种子管理站(局)机构大多继续保留。

执法监管进一步专业化。推进综合执法改革。将执法资源、力量下沉到市县基层,未来,综合执法体系可能向乡镇延伸,利用在乡镇的站所,承担日常巡查、接受举报、协助调查的职能。

执法监管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。继续举办新品种权保护、种子执法相关问题、种畜禽质量监管、落实种子法精神等相关内容的培训。